金像奖红毯女星们集体撞衫,只有她穿出了气质
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“无一寸铁路”,到如今9557公里钢轨贯穿天山南北;从蒸汽机车的煤烟滚滚,到高铁动车的风驰电掣;从全国铁路网末梢,到中欧班列占全国五成以上的开放前沿……新疆铁路70余年的发展史诗,不仅是一部交通建设的跨越史,更是新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钢轨铺就的,是民生幸福的康庄大道。2024年新疆铁路客发量首破5000万大关,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7.8%的增长;“新东方快车”“天山号”等旅游专列一年接待近6万游客,让“坐着火车游新疆”照进现实。从硬板票时代的彻夜排队,到如今电子客票“指尖购票”,从乌鲁木齐到哈密的车程由5小时压缩至2小时29分,交通的便捷让“早吃牛肉面、晚品大盘鸡”从畅想变成日常。这些变化,丈量着群众出行幸福感的提升,也串联起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钢轨托举的,是经济崛起的强劲动能。货运发送量从2012年的0.69亿吨跃升至2024年的2.37亿吨,疆煤外运量实现倍数增长;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闭环后,南疆货物出疆少走千公里;中欧班列年通行1.6万列,让新疆成为“一带一路”上东联西出的关键枢纽。铁轨延伸之处,资源得以开发,产业加速集聚,曾经的戈壁荒漠正崛起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极。
钢轨架起的,是内外联动的开放桥梁。从“全国铁路网末梢”到“向西开放前沿枢纽”,新疆铁路以“一轴、三出疆、两环、双口岸”的路网格局,打通了东联西出的黄金通道。阿拉山口、霍尔果斯两大口岸2024年通行中欧(中亚)班列达1.6万列,占全国五成以上,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12.7%的增长;格库铁路、和若铁路等线路的延伸,让南疆货物运输更加便捷畅通,更让新疆成为连接中亚、西亚、南亚和欧洲的陆路枢纽。首批铁路运邮专柜搭载中欧班列出境,常态化开行的跨境班列将新疆的能源、特产送往全球,也将世界各地的商品带入天山南北,实现了从“地理边疆”到“开放前沿”的华丽转身。
从“疆内环起来”到“进出境联起来”,新疆铁路网的每一次延伸,都是对“互联互通”密码的生动诠释。当兰新高铁的“速度”与中欧班列的“广度”交相辉映,当旅游专列的“热度”与货运列车的“力度”同频共振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钢轨的物理延伸,更是新疆与世界相拥的开放胸怀,是各族群众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。
钢轨向前,希望延伸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钢铁大动脉正续写着更多“从无到有”“由弱到强”的传奇,向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、更幸福的民生画卷,一往无前。
(来源:中国网 作者:李学俊 李胜利)